圖片為三題會計題目,
1.想請問兩個紅色框與綠色框的分錄為何不同?
2.藍色框部分,想問為什麼要再做此分錄?
請理解的人能幫我解釋,因為課本沒有再多餘的資料了,網路上也找不到解釋
圖片內容延用 高點2016會計學概要
圖片為三題會計題目,
1.想請問兩個紅色框與綠色框的分錄為何不同?
2.藍色框部分,想問為什麼要再做此分錄?
請理解的人能幫我解釋,因為課本沒有再多餘的資料了,網路上也找不到解釋
圖片內容延用 高點2016會計學概要
hi, Winni:
建議您:
不要從題目和解答,來學會計。
這樣只會一知半解,也事倍功半。
您可以先去理解課文,了解不同作法下如何作出分錄,其原理為何?
了解已後,您的問題相信至少有90%會迎刃而解。
若不花時間去理解會計準則,
只看題目、解答,
然後想要直接知道為何不同,
這樣您學習會很痛苦,
想回答您問題的人也會很痛苦。
就像是不去學英文文法(基本規則),
看到一個句子,
就去問為何這句子要這樣講?
可不可以那樣講?
雖然這樣子學,只要學間夠長,您也可以學會英文,
但學習的痛苦、付出的成本,將會比一般人高出許多。
不是不回答您的問題,
因為個人以為您現在最需要的不是會計的片段知識,
當務之急,是修正您學習會計的方法。
回到您這個提問,
我的建議是回頭去讀課文,懂得課文在說什麼後,再開始解題吧~~
以上拙見,謹供參考。
我想老師的意思不是說誰不看課本,是强調看了之後「了解」課本內容的重要性。
記得以前在學初會時我也都有看課本,現在回想起來其實當時我很多都是有看没有懂,我大都不問人,或是問人的時後也没把不懂的地方表達清楚,結果回答我問題的人講的都比我問的多,真是不好意思,但我還是很感謝他們。
現在,我會建議同學在問問題的時後,如果回覆你的網友打的字數、說的句子,比問的人多的多的時後,這時問的人可以想想是不是換個問法,或先從哪個特定觀念問起,也好鼓勵其他的會計達人願意分享他們的看法,參與回覆。
謝謝邦尼老師的提點。
hi, winni:
建議您可以去買鄭丁旺或林蕙真老師的中會,內有詳細的解說。
紅色框是在重估時,採沖銷成本法的作法。
綠色框框的作法,不是正式作法,
感覺只是強調資產的增加,沒有處理累計折舊的部分。
藍色框框部分 是重估後,
將其他權益 依折舊比例結轉至未分配盈餘的分錄。
還是那句老話:先去讀課本吧~~